韩国政治家尹某自取其辱:你们抗美援朝是用“人海战术”才胜利的

时间:2025-04-04 20:18:46来源:新闻时刻网 作者:寒风

当韩国尹锡悦某人媒体上提到朝鲜战争中“人海战术”的时候,本质上不是在抹黑中国志愿军,而是在羞辱美国人和韩国人自己,同时也是在嘲讽,那些相信靠“人海战术”能赢得胜利的人的智力。亲身经历这场战争的美国人更有话语权?美国人对历史是尊重的,因为这样可以防止一个民族的后代变得更无知。从麦克阿瑟到李奇微,再从国务卿艾奇逊到布莱德雷,经历了二战的美国名将和政要们,哪个说话不比韩国尹某人更加有分量!在他们眼里,韩国军队又是什么样的存在呢?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讲过自己一个亲身经历,当年他参观西点军校期间,在校史馆内,他看到了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的模型。1952年10月14日,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这个不足3.7平方公里狭小的地带,成为了二战以后最惨烈的战场。美军7个营轮番进攻最终都没有占领,而中国志愿军只有两个连。美国在消耗了炮弹1900万发、5000枚航弹之后,山头的阵地被炮火削掉了两米,粉尘就有一米厚。今天,这个当年美军狂轰乱炸的山上还是光秃秃的,依然寸草不生。可想其恐怖程度,至今为止,美国怎么也想不通。面对这样的弹药消耗,依然没有撼动这块弹丸之地,上甘岭成了美军的伤心岭。上甘岭战役是唯一被列入美国军事院校教科书的中国战例。金教授在西点军校受到了美国的礼遇,还特意安排了一位陆军中校陪同他参观。他意识到,今天之所以被尊重,是无数先烈用彪炳史册的战绩打出来的。在上甘岭战役中,美国为了彻底断掉志愿军的补给,用尽一切手段破坏志愿军的坑道作战计划,对其实施了轰炸、爆破、放逐、堵塞等一系列手段。从坑道到阵地,虽然只有1000多米的距离,却要经过十道封锁线,有时候为了送进一瓶水、几口干粮,可能就要牺牲掉近一个班的志愿军战士,谁能把一篓苹果送进坑道,谁就可以立二等功,这就是当时的立功标准。可是整个上甘岭战役打完后,两万多个苹果却没有一篓苹果被送进坑道里,可想而知其残酷程度。相比之下,韩国军队在朝鲜战争的情况实在不敢恭维。和常年与日军打游击战的朝鲜人民军相比,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今天的韩国或许并不存在。在美军仁川登陆前,韩国军队基本上是被朝鲜人民军吊打,屡战屡败,一直被平推到釜山,韩军已经接近崩溃。在美国加入战斗之后,开始反攻朝鲜人民军。当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之后,韩军真实的战斗力一览无余,志愿军想一口气打掉美军的一个师极为困难,但是一口气打掉韩军的一个师却很容易。每次战役之后,韩军都被成建制的消灭,美国广播电视台是这样播报的,“韩军第二集团军被歼灭,在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在不到24小时之内,已完全被消灭,不复存在,再也找不到该部队的痕迹”。在志愿军灵活多变、勇猛顽强的穿插战术下,韩军完全不是对手。美军在几次战役之后感到,既要提供装备,还要保护这个盟友,实在不堪重负。朝鲜战争中,沃尔顿·哈里斯·沃克的阵亡都和韩国军队有关。沃克是朝鲜战争中美军阵亡最高级别的将领,他是美军第八集团军第一任司令,曾经参加过二战,先后当过马歇尔、史迪威、巴顿的部下,担任第三装甲师师长。沃克曾经率领部队打得德军丢盔弃甲,在二战结束后升为三星中将。沃克(左)和李奇微(右)1948年,沃克被派到日本,成为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在战场上,他被授权指挥韩军。除了总司令麦克阿瑟之外,沃克是美韩联军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但是沃克的作战风格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因为韩军的闻风丧胆,只要战场上有一点响动,韩军就逃得不见踪影,甚至连美军都追不上。长津湖战役中遭遇志愿军的沉重打击,导致美韩联军全线溃败,沃克立即坐吉普车前往三八线重整新的防线,因为非常着急,让手下把车开快点。当车开到汉城北部附近,看到了大量溃败的韩军,沃克气不打一处来,让手下开车直接抢道。结果韩军的一辆向后冲(逃)锋(跑)的卡车抢道的过程中,把沃克的吉普车撞进了沟里,这个在二战战场上异常凶猛的斗牛犬将军当场死亡。所以很多人在调侃,“韩军取得朝鲜战争最大的战果是击毙了美军中将,就连中国志愿军也没做到”。以至于凡是参与过朝鲜战争的美军将领,对韩军的看法都非常负面,沃克反而是其中口吻最为温和的一个。他常说三句话,“我右翼的韩国军队不见了”,“我左翼的韩国军队也不见了”,“去找他们,命令他们不要逃跑,回到战场”!金城战役被俘虏的韩国士兵沃克中将因为车祸丧生后,马修·邦克·李奇微接过了美国第八集团军的指挥权,1951年4月,总统杜鲁门解除了麦克阿瑟的兵权后,李奇微又成为了联合国军总司令,他创造了“磁性战术”,发动了“绞杀战”。给中国志愿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李奇微是这样评价韩国军队的,“他们除了逃跑什么都不会”。拦截这样一支溃败的军队,犹如是要拦截一场雪崩,因为他们撤退时的速度是前进的三倍!连李奇微这种二战名将都毫不避讳的表示面对韩军这种盟友时的沮丧。李奇微美军的一些其他将领也在回忆录中写道,每当战斗打响之后,就能够看到韩国军队四散溃逃,导致阵地出现缺口,这个时候中国军队更能发挥出迂回和穿插的优势战术。当今天的韩国总统尹某人强调美军当年如何在长津湖战役中取得奇迹般的成果之时,不知道美军会作何感想。韩国人评价这段历史真的客观真实吗?韩国有什么资格和脸面来评价这段历史呢?当然,这不排除韩国历史教科书编辑们的想象力,这种历史都能颠倒黑白,信口雌黄。但是朝鲜战争不光是韩国不堪回首的历史,也是美国的战败史。我们来看一看美国人,尤其是曾经参战的美军将领们是如何评价中国志愿军的?这也许才是最真实、最客观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奇微在他的著作《朝鲜战争》一书中回忆到:中国军队没有装甲车辆,只有少量的炮兵,他们不为复杂的通信手段所累,装备轻便,只携带手上的轻武器。他们习惯各种极端恶劣的天气,习惯忍饥挨饿,有高度的纪律性,受过严格的训练。中国军队能够很有效的隐蔽自己的行动。他们大多采用夜间徒步行动的方式,在白天则避开公路,有时在森林中故意烧火来制造烟雾,用来对付我们的空中侦察。此外,他们还利用地道、矿井、村落进行隐蔽,中国军队来了,我们的灾难也降临了。李奇微的前任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美国勋章最多、最年轻的陆军参谋长,被誉为军事领域的一代奇才。在中国志愿军参战之前他曾经公开狂妄的说:“如果中国敢出兵,就把他们打回石器时代”。可是在战争结束后,他却说:“如果这一次行动成功的话,我希望能够在圣诞节之前把孩子们送回家”。结果却让他们把遗骸永远地留在了朝鲜。他最后不得不承认,当中国人介入战争之后,美国军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对手。麦克阿瑟美军参议联席会主席奥马尔·布莱德雷在1951年5月国会上说过这么一句话,“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斗”。布莱德雷是美国陆军五星上将,二战期间曾经担任第一集团军司令,是美军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的主要指挥官,参与制定了著名的诺曼底登陆计划,布莱德雷的话被认为是美国后悔参与朝鲜战争最有利的证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也对朝鲜战争的评价是美国历史上路程最长的败退。海军陆战队是美国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兵种,他们曾经在二战中和日本血拼,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在美军中地位很高,曾经与中国志愿军多次交战。这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对志愿军的评价更为客观,他们表示,中国军队的规模其实并不大,因为他们喜欢把大战役分成多个小战役来作战,这是中国军队的灵活之处。中国军队的强大是其他国家想象不到的,而且中国的伤亡往往还没有美军伤亡多。根据美军陆战一师作战处长的回忆: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致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艾奇逊美国出版的《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记载:中国军人唯一的防冻措施不过是用猪油和牛羊板油,把脚糊住以防止冻伤,但他们却展现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意志力。数十万官兵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下,徒步跋涉雪原冰河,穿越弹雨火海。长津湖战役中,中国志愿军在零下30到40摄氏度的严寒中苦斗了20多天之后,美军精锐的北极熊团被全歼,美军王牌中的王牌陆战一师被击溃,伤亡惨重,最终利用海陆逃离战场。这也意味着联合国军全部被逐出了朝鲜东北部。根据中国战史的记载,长津湖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歼敌3.6万人,其中美军占到了2.4万人。无论是长津湖战役还是上甘岭战役,乃至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总兵力55.3万人,地面部队42.33万人,3个航母战斗群在内的海空兵力13万人,具有海陆空一体化的作战能力。在战前,刚刚在二战中获胜的美国人从没有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落后。军需物资供给紧张,更不要提海军和空军了。然而,志愿军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英勇奋战,粉碎了敌人的作战计划,最终把美国逼到了谈判桌上,签订了停战协议。冰雕连剧照对于这场战争的结果,让很多人不可思议,心存疑惑,不服气,于是就有了今天韩国尹某人所谓的“人海战术”。可以说,这是韩国历史虚无主义被放大的结果,造成中国志愿军伤亡非常巨大的原因是与美国武器装备差距导致的。但凡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不会认为中国志愿军的伟大胜利是什么人海战术。从1883年马克沁机枪问世之后,冷兵器时代的人海战术在强大的火力面前已经毫无意义,不要说人海了,就连冲锋陷阵的骑兵也扛不住这种火力,更何况是二战之后海陆空一体化的美军呢?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下美国军方的文献,是怎么看待志愿军的作战能力的?美国著名史学家贝文·亚历山大在他的《朝鲜 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中,对于这些所谓的“中国人靠人海战术取得胜利”的说法进行了有力的抨击。中国志愿军确实有“大批军队”猛攻美军阵地的情况,但这根本不是什么人海战术,而是一种为了牵制敌人防御部队的阵地战,同时也会从侧翼发动进攻,并且在敌后设置路障。亚历山大还强调,志愿军让人望而生畏的不是集中进攻,而是他们的佯攻奇袭或者是夜间悄悄的渗透,而且发起进攻之时,并不是直接对敌方的阵地猛冲猛打,而是很讲究战术,非常善于运用步兵的机动,在步兵渗透方面尤为出色。完成渗透之后,步兵会从几个方向发起进攻,也就是说数量很少的几个志愿军战士就拥有一场局部战斗的指挥权,从而制造出兵力人数众多的假象,和美军判断的兵力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战场上的变化,在班长的统一指挥下,志愿军会根据战场形势,调整自己的作战方式和状态,更为有效的打击敌人。截止到现在,中国志愿军的三三制对敌战术依然被作为现代步兵战术被广泛使用。小队中的三人分别负责进攻、防守和支援,作战队形为三角形,小队之间的距离拉开到25米到40米之间,组长在后面指挥全局,以便根据实际战斗情况及时调整对敌策略。这样作战的好处在于,万一前面的其中一个小队处于劣势,后面的队伍能够及时上来增援,并且因为彼此之间的作战距离较远,伤亡就会大大降低。尤其是到了夜间,这种三人小队的优势就会被展现到极致,因为到了夜晚,美军的飞机就会失去目标,方便战士们隐匿行踪,打击敌人。中国志愿军的冲锋往往是在黑夜的掩护下,分成独立的战斗小组匍匐前进或者交叉掩护推进。每个战斗小组之间都散开一定的距离,确保不会被敌人的火力集中收割。当推进到掩体附近时,要么投掷手榴弹,要么使用机枪或者冲锋枪进行火力压制。然后,其余的人员按次序冲锋,直到夺下掩体。当与敌人当面对决时,在坚持战斗小组分散冲锋的基础上,各个战斗小组既有配合又有分工,有的左右穿插包围,有的负责占领有利的位置,有的负责断敌人后路。这就给敌人造成一种错觉,感觉前有追兵,后有堵截,左右还有放冷枪的。在这种打法之下,敌人的心态很快就崩溃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是由经历过解放战争的将士们组成,积累了大量的作战经验,各种大大小小的战斗指挥才能和单兵作战能力都是在千百次战斗中磨炼出来的,个个都是“武德充沛”。他们深知,在热兵器横行的年代,人海战术根本就对抗不了敌人的炮弹。志愿军战士最常用的重武器只有手榴弹,因为数量不多的迫击炮的炮筒因为寒冷而收缩,炮弹根本放不进去,所以不得不冒着美军的枪林弹雨,拼死靠近美军的阵地,然后成批的扔出手榴弹,美军被从天而降的手榴弹炸得四处躲避,这种打法美军从来没有见过。根据幸存的美军士兵回忆:中国军队的进攻就像海浪一样,可我们不知道海浪的尽头在哪里。美国人也根本无法想象中国志愿军的民族精神和战斗意志。当美军在吃着牛肉、鸡腿、喝着咖啡、打着扑克牌的时候,不会想到自己的对手饿了就吃生豆子,渴了就抓把雪解渴。如果美军得知志愿军战士可以潜伏于雪地里几天几夜,不吃不喝,即使冻伤了也要等到冲锋的号角时,会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军纪严明。如果得知志愿军战士在激战两天两夜毫无休息的情况下,可以冒着暴雪寒风,在漆黑的夜晚走山路、下冰河,为了赶时间不吃不喝,一路累死晕倒很多战士的情况下,赶到阵地封住包围圈时,就会明白为什么中国志愿军是不可战胜的人。剧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